矛盾不上交 隐患化解在基层

代长岭(右二)为居民调解家务事。李浩摄
基层公安派出所是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关口,怎样才能妥善处理好矛盾纠纷?如何破解基层政法力量分散和手段不足的瓶颈?5月9日,记者走进沈阳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西三环派出所。该所以“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零疫情”社区(村)创建工作为契机,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探索出一条以公安派出所+综治科+司法所“三所(科)共建”的新型基层治理模式,矛盾不上交,隐患化解在基层。
现状
非警务类纠纷多发调处需求迫切
“大家听我说,七嘴八舌、吵吵闹闹解决不了问题,能不能选个人做代表,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有啥矛盾咱们依法依规来化解。”5月9日10时,在沈阳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西三环派出所“矛盾调解室”里,副所长代长岭将几名农民工反映的情况一一记录在“调解日志”上。
事情的起因是幸福大道小区内几名农民工因薪酬补贴等问题与一家企业发生矛盾。代长岭立即联系辖区的昆明湖街道司法所、综治科工作人员赶来做调解。
经过引导,农民工选出代表反映详情。代长岭安抚双方的情绪,司法所工作人员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宣传法律知识,综治科负责同志与企业负责人沟通,对企业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历经4个小时的调处,矛盾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薪酬补贴问题分步骤解决。“没想到我们的问题会引起这么多人的重视,政府真管我们,三家单位一起帮我们想办法,结果满意,公平、公正!”农民工们喜上眉梢。
“近年来基层派出所每天非警务类纠纷多发,其中涉及劳资纠纷、土地纠纷的,涉及离退休人员、下岗待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的占比逐年升高。”代长岭介绍说,由于各行业、不同人群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使得矛盾纠纷更加多元化、复杂化,一旦对诉求方回应不及时、化解处置不及时,极易导致矛盾激化,所以基层矛盾调处需求迫切。
变化
“三所(科)共建”各施所长各尽其职
当日上午,记者在西三环派出所了解到,“矛盾调解室”内设立联席会商制度、专职值班制度,定期有综治科、司法所工作人员到派出所参与矛盾化解等相关工作,法律顾问轮流值班,每周三、周五定为“矛盾纠纷调解日”,对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受理,“权威解答”“现场开方”。
“代警官,请帮个忙,小区一名特殊居民对我们生活造成干扰,不知道这事归谁管?”近日,代长岭接到辖区居民求助称,居民肖某精神病突发,砸坏邻居家中玻璃,严重影响邻居生活。代长岭立即与街道综治科马延华、顾博及社区干部在社区会议室,与肖某家属及邻居代表一起协商解决这个“棘手事”。
“去精神病院需要一笔费用,但不去容易出现事故。”沟通中,肖某家属有顾虑,不愿将肖某送医救治。派出所、综治科、司法所工作人员,以不同专业知识背景,讲明患者存在的危害及潜在的法律责任。“大家一起来帮我们家解决难心事,真的有了主心骨。”经过三家单位合力做工作,肖某家属同意将肖某送精神病院救治,同时对治疗后的安全保障工作进行了分工。
现场
鸡毛蒜皮的小事解决有情理、有法理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记者翻看代长岭的“调解日志”,发现有30%的纠纷类警情属于家庭矛盾纠纷。一桩桩鸡毛蒜皮的小事,处理不好容易滋生大隐患。
“在调解家事矛盾纠纷时,不能只是一味劝和,要用情共情、用理沟通、用法约束,站在双方的立场找出问题所在。”代长岭在调解工作中逐步摸索出“实战经验”。
下一篇:没有了